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福州地铁1号线屏山站工地内,发掘出大量古代建筑遗物,经考古专家判断可能是西汉宫殿遗址,这进一步佐证了闽越王城遗址在福州之说,引起了各方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地铁工期紧张,昨日,考古现场内的北侧探方已被回填。考古队员介绍,勘察工作结束后,他们将向有关部门递交报告,以决定下一步工作。 昨日,在屏山地铁站围挡工地,记者看到工地南北两侧各有一个探方,四周都是地铁施工所搭设的钢筋架,考古队员正在其中勘察...
近日,省文物局组织文物保护、考古、建筑、规划和市政等方面专家在济南召开了《山东滕州北辛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和《山东滕州薛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专家论证会,原则上通过了两项规划,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据悉,两处大遗址是国家六大片区之一曲阜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150处大遗址项目库,做好保护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规划的修改和报批,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
昨日,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等国内文博单位的22位专家齐聚重庆,现场考察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根据规划,老鼓楼衙署遗址将会修建考古遗址公园。 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望龙门街道巴县衙门片区。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介绍,遗址从2010年到2012年,共清理汉、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各类遗迹共计261处,已出土一批保存较完整的陶瓷器、钱币、瓦当、礌石等单体...
笔者近日从桂阳县有关部门获悉,11月14日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县千家坪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在为期半个月的发掘过程中,发掘新石器和商代的文化遗存两处,主要为坑形,一处是濠沟,另外一处是灰坑。 在濠沟遗迹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数量较多的陶片,其中的白陶工艺先进,美学价值高,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此外,还有牛、猪和鹿等动物遗骸。在濠沟旁边,发掘了一堵高出当时地面约3米、长约10米的构筑物,专家初步推...
海龙囤土司遗址 12月6日,贵州、湖南、湖北三省文物部门人员汇聚遵义市海龙囤,共同商议土司遗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事宜。 此前,国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显示,湖南省老司城、湖北省唐崖土司、贵州省遵义海龙囤三地捆绑联合申报土司遗址。 昨天,相关行家就各地土司文化挖掘、遗址保护等,进行了研讨,并认为遵义海龙囤是申报土司遗址中规模最庞大、原真性保持最完好的,在申遗中可以起领头羊的作用。
辽宁省《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授牌仪式近日在沈阳举行,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遗址”子项目第三次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据悉,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牛河梁遗址此次入选,在对红山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据记者了解,我国首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第二批于2006年12月15日递交,...
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被考古人员确认为一处大型汉代工业遗址。赛依吉尔格力摄 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年度考古发掘中,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玉矿遗址发现包括灰坑、房址、石台基等各类遗迹40多处,出土玉料、陶器、水晶、骨器、石器、兽骨等遗物千余件。 记者6日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获悉,连续两年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先后对马鬃山玉矿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确认这一遗址为...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匈奴曾在欧亚大陆驰骋近千年,其唯一保存下来的都城——统万城,不久前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纳入了新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作为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千年前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和中亚,甚至游猎至欧洲左右了欧亚大陆的历史,其文明却湮没在历史之中。作为目前唯一确认的匈奴都城——统万城,是1600年前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首都...
如今的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大门前干净、整洁,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陶瓷文化爱好者前来观光,这得益于今年5月御窑厂遗址门前停车场被顺利拆除,门前环境得到有效整治。而这正是江西省景德镇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的结果。 由于历史的原因,御窑厂景区门前曾建了一个临时停车场,车辆停在御窑厂遗址大门口,每逢节假日还有商家在门口摆设大卖场,经常造成道路拥堵,外地游客和市民对此表示不满,强烈要求拆除停车场。 王采、尹霞、高...
灰陶仙人、绿釉凤凰、绿釉龙纹瓦当……透过一件件精美的金代文物,我们得以“穿越”历史尘埃,掀开尘封已久的文化遗存。29日上午,哈尔滨市阿城区政府首次向社会公开展出金上京遗址皇城区域内考古所发掘的多件文物,并让皇城北侧宫殿建筑群基址初次在镜头前露“芳容”,让人眼前一亮,对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金代遗迹起到重要作用。 金...
图为:帅家台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新石器石家河文化陶器残片。 图为: 帅家台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本报视界网 罗正松 摄) 昨从潜江市博物馆获悉,历时月余的潜江高石碑镇帅家台遗址1000平方米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已结束。考古取得重大收获:出土了新石器石家河、东周、唐宋、明清等跨越5000余年的历史文化遗存上千件,其中陶片1000余件、器物数十件。 考古专家说,这是继潜江龙湾遗址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发起,中国考古学会、山西省文物局、汾阳市政府、吉林大学联合主办,杏花村汾酒集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于11月28日在太原举行。 酒的酿造,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实践活动之一。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仰松早在1962年就发文《对我国酿酒起源的探讨》指出:“我国酿酒的起源,可能与农业同时或稍晚些时候就出现...
昨日记者获悉,由汉阳陵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筹办的“秦雍城遗址出土瓦当精品展”近日在汉阳陵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秦雍城遗址出土的以瓦当为主的精品文物近40件(组),展示了秦雍城遗址建筑及建材的时代风貌。 此次展览是汉阳陵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展览方面的首次合作,也是两个单位践行省文物局“考古发掘是基础,科学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
图为李子园古遗址上的菜地。 “曾发现过西周文物的李子园古遗址竟然遭到‘开荒’种菜!”昨天,大悟县三里城镇四里庙村村民致电记者,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此处古遗址的保护。 记者在李子园遗址现场看到,该古遗址是一段呈圆弧状分布、方圆约600平方米的土堆层,且土层风化非常严重,遗址周边许多地方出现了坍塌,不少土层用手轻轻一碰,泥土便纷纷掉落下来。 《大悟县...
11月24日,记者随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代表来到内丘。继6月发现8座窑炉遗址群后(本报6月10日3版报道),又新发现3座窑炉遗址,并且出土了罕见的隋三彩、唐代鸳鸯筒足分格盘等物品。 窑炉组合形式完整 记者在现场看到,遗址上方搭建了棚子,发掘面积相比6月来说增加了一倍多,并且多种遗迹露出真容。据了解,截至目前,发掘面积达1200平方米,共出土5种遗迹,其中窑炉11座,灰坑140多座,灰沟6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